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Some Thoughts on Taiwan Baseball


we need more Investment and time

有人對於中職表現很差感覺到不悅,甚至認為這會給經典賽帶來的正面效應產生不良影響,我個人要說幾點。第一,職棒跟國際賽兩種賽事無關。要脫鉤,可惜沒人可以了解,第二,職棒要精彩本身靠的是球員的表現。而不是國際賽一時的勝敗。

先說一個健全又良好的職業對於吸引新人投入這些技術的練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職業最怕的是沒錢賺。只要有錢賺這個池子一定會有源源不絕的新人湧進來根本不用擔心往後沒有人可以做這些工作。而台灣因為科技業受到稅法保護還有央行提供弱勢台幣還有規避勞基法的特權以及分紅尚未費用化,可以慷股東凱的保護,加上美國需求暢望讓科技業這種產業生存的很好,所以早年筆者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們聽到的消息都是我要念工科當工程師,然後可以賺大錢。

有人說讀書是一個翻身的好方法,乍聽之下確實如此,又尤其我們生活在台灣。但是我看完美國大聯盟與日本職棒之後發現,唸書翻身只是一種表象,真正可以讓你翻身的,從來都是金錢,而且是正道賺來的金錢。一個可以讓你賺到大筆金錢的職業,而且正道沒有法律問題,我想不管是誰都會很想投入。

美國大聯盟發展到現在成為一個產值如此龐大的聯盟,原因也是因為他們建立了對勞資雙方都合理的制度,資方依靠勞方的表現賺錢,勞方付出勞務換取金錢,加上不會搞共體時艱,對於實力足夠的選手絕對給予舞台發揮,著名的rule 5 draft就是讓小聯盟強者被其他球隊請去打大聯盟的最有名的制度。

美國大聯盟不是只有球員才有薪水,球員有錢了,他們因為競爭環境實力提升所以必須要更專業化,球員專心打球,場外的事情要交給經紀人,至此一個職業又因為有需求誕生出來,球員要在場上有更好的表現就需要健康,所以會僱用專業防護員,所以這裡有錢又開發了一個需求,長期下來因為這個池子需要更多新人,所以基層棒球隊會不斷開隊讓新人進來磨練。而早年中華職棒喊最大聲的就是沒有人才,因為有了這個職業不知道開了多少教練缺跟球隊。而職業球隊如果發展到完整,會出現專業的球探部門,而這又是一個職缺,把職業運動做大就可以開發這麼多職位,這才叫經濟動能提升方案。

一個強大的職業運動聯盟可以帶動週邊新職位創造的經紀利潤還有規模絕對遠超過各位的想像,但是前提都是,現在這群資方跟中華職棒主席要不斷投入資源跟時間。

說到黑道,有超額利潤可以賺的地方都有黑道,台灣棒球有黑道也是因為靠著作弊跟賭博可以賺到相當大量的金錢。只是哪國沒有賭客?哪國沒有黑道?

先說MLB的部份。其實在美國聯盟與國家聯盟沒有和解之前,上場的球員有賭鬼跟醉鬼。而當時沒有保護球員權益的規章。在1902年兩個聯盟和解不在惡鬥,開始有所謂的世界大賽之後,發展可以說一直在往前,不過當時的環境偏向資方,球員只有被壓低薪資支出的事,更嚴重的時候,還沒有底薪制度,很多明星選手都是指望打進世界大賽的分紅。

在這種環境下,當然會出現問題,最早的是1919年的黑襪事件,選手對老闆壓低薪水的不滿讓他們想過要打放水球賺錢。不管選手是不是真的這樣做,事情就是發生了。

而也是這個事件讓大聯盟(Major League)這個名詞首次登入大家眼前。老板都說自己虧錢,也打壓球員薪資與中華職棒並無差異。但是在1965年大聯盟執行長William Eckert決定要給球員最低底薪制度,並且說到這是我給球員帶來的聖誕節禮物。至此開始,選手逐步從自由球員制度到各種保障自己權利的制度開始萌芽誕生,到現在我們看到這個大聯盟如此蓬勃的發展,回到大聯盟的底薪的事情,從1996年10萬美金,逐步進步變成2005年的30萬美金,到現在2013年的48萬美金,這代表什麼意義?救世說你再2005年近來這家公司工作一年的30萬的薪水,而你打了幾年你的薪水可能會追上平均的300萬,而你的學弟的薪水會從48萬開始拿。

而且48万是最低薪資,而大聯盟自己本身的平均薪水超過300萬美金(一億新台幣),可想而知,這些金錢的力量帶動了巨大的發展。美國大聯盟變成世界競技水準的聯盟原因就是他光是薪水就可以吸引超多的人才加盟。而人才又有需要其他專業人才,如律師,藥師,防護員,甚至公關。一個有錢的球員對於經濟的發展會有巨大的影響,甚至連保險市場也會因此而替他們專開一個新險種。而新聞記者也必須要有專門跑這些線的記者,讓影響力日益遽增。

而這些東西都是有賴資方先拿出超多沉沒成本來投資,同時還需要好幾年等被鼓舞的小選手長大。

韓國職棒的發展也是如此,2005年正式的自由球員制度上路,其實職棒內的低階表現還是滿地爬,打不好average的變化球被三振,還有先發球速不到140的投手比比皆是,但因未有保障選手的各種制度出來,韓國光靠自己的職棒聯盟就可以在奧運拿下金牌。在WBC打入冠軍賽。一個發展完善的聯盟絕對可以給國家隊在國際賽上超好的表現,而同時成功的職業運動,絕對比你整天讀死書賺的要來多也快的多。觸角也多的多。

台灣職業棒球聯盟也一定要往這個方向才可以讓我們基層與三級棒球隊變多,然後開始有了更專業的人才,更完善的制度保障活下來的選手拿到超高薪水,試想,如果中華職棒底薪是一個月20萬然後有保障條款,二軍底薪要低,但是福利好,還有制度設計絕對可以讓你上到一軍,這樣還不會吸引人才進來賣命嗎?

現在要做的就是先給在中華職棒內績效好的選手高薪,其實現在給高薪,無法改變他終其一生可能都是國內王的事實,但是這會鼓舞基層的人,讓他們認為打棒球是有錢賺的,是有保障的,是可以翻身的,像美國大聯盟那樣,十年練球無人聞,一登上版天下知。

現在表現差,很正常,因為同樣都是這群人,不會因為他換一套制服就馬上變強,也不會因為老闆是誰他馬上就能變成另一個檔次的人。

因為我們都必須持續投入資源還有時間才可能看到成果回收。

中華職棒的問題在於,資方掌握一切,陳義信與黃平洋的競爭不只從球場上,也從薪水上,因為黃平洋當年的成績超過20勝卻因為陳義信沒拿到20萬以上,所以黃平洋只能拿19萬。其他球團也不能挖角,球員從投被剝削到尾沒有停過,俊國熊老板陳一平就在一年轉播金只有1900萬新台幣的時候出來喊賺錢,他就被排擠出這個圈子,之後緯來花了三年十五億轉撥金,各球團還是喊虧損,這到底有什麼地方可以花大錢,始終是無知的謎。

而這些小氣球團敢如此囂張就是因為有一群球迷完全拒絕了解這一切,持續被當白癡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