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小聯盟制度

搭車的時候無聊,想嘗試寫寫為什麼會出現小聯盟這個制度,當然,這篇不專業,能補上就補上。

為何會有小聯盟?

小聯盟作為一種大聯盟制度已經超過數十年,最早的模式與現在的模式已大不相同,現今大聯盟球隊所屬的小聯盟最多可能到六支球隊,層級從低到高分別是,

R
短期1A
Low A
High A(直譯:高階一A)
Advance A(俗稱2A)
Advance AA(俗稱3A)

一般來說,台灣球迷很喜歡比較台灣,日本,韓國,三國職業棒球實力在哪裡,也用小聯盟體系來分高低,一般咸認,台灣棒球實力在高階1A,韓國職棒是2A,日本職棒是3A水準,大約15年前有部份美國人認為也許日本職棒程度界於3A~MLB,恭維的指出日本職業棒球有4A水準。

拉回主題,為什麼會出現小聯盟?
原因可能很簡單,只是時間到了。

拜20世紀初,國家聯盟與美國聯盟和解並共組大聯盟所賜,聯盟的實力不斷在增強,雖然打球觀念還是死球世代,下勾投手多,打者目的還是把球打往無人防守的死角,但是體能上的增進,防守上的要求,讓打職業棒球再也沒這麼簡單了,所以有部份新人被認為體能天賦不錯,但是技術還不到這個程度的年輕選手,會被教練說,我認為你真的很不錯,但是你還不到可以打這個地方的程度,所以我們先送你去另外一個地方打球,等你磨煉到一種程度了,再回來母隊。此時會找其他實力較弱的聯盟球隊,與其合作把選手暫時放入該球隊中,再附一張買回至母隊的契約,這就是小聯盟制度的雛型。

與只會指責年輕人不思長進的觀念不同,美國作為一個西方基督教社會,重視實作能力,從上到下都在想辦法找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進而去解決這個問題,小聯盟制度就是解決因應日漸強大的大聯盟而誕生輔導天賦優異的年輕人成長的中介,篩選與淘汰制度。

現在各國職業棒球中,另有與日本職棒為首的二軍制度,但是相對於日本職棒的二軍以母隊挹注的資金為主,小聯盟的球隊自己要負擔盈虧,雖然有來自與大聯盟球隊的契約合作關係,但不要因為是小聯盟就看輕這些球隊的進場觀眾人數,有小聯盟球隊是連續幾場超越萬人進場看球,甚至紅襪隊要搬遷旗下3A球隊離開原城市的時候一度遭到抗拒與反制,可見小聯盟球隊絕非無人收看,沒人在意的孤鳥球隊。

簡單的比喻是,大小聯盟之間的關係,類似上游下游的企業以契約形式合作,規範雙方彼此的業務往來即可,其餘的部份互不干涉,日本職棒的二軍類似日本戰國時代的國之莊園制度,從上到下的規範皆受限於母企業,為後勤單位。

行文到此,讀一讀以前的棒球發展史,其實從來沒有東西方有別這種事情,因為社會發展與大家常看的棒球比賽一樣,都是西方世界的觀念。

沒有留言: